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知识涵盖操作规范、应急处理、设备使用及废弃物管理等方面,具体如下:
一、基础安全操作规范
个人防护 - 进入实验室需穿戴实验衣、护目镜及口罩,禁止饮食、吸烟及嬉闹。
- 使用高氯酸等腐蚀性试剂时不可戴手套,接触化学品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或洗眼器处理。
禁止行为
- 实验中不得离开岗位、用实验器皿盛装食物或使用明火加热易燃物。
- 禁止在通风橱外操作有毒气体(如HCN、NO₂等)。
二、设备与试剂管理
仪器使用
- 电器设备需检查漏电,避免湿手操作;易燃试剂需用水浴加热,禁止直接明火。
- 玻璃仪器清洗需遵循“清水→清洗液→纯水”三步法,避免交叉污染。
试剂储存
- 易燃易爆试剂存于阴凉通风处,远离热源;强酸强碱需专柜存放并防溅。
三、应急处理措施
火灾应对
- 火灾发生时立即切断电源,用湿布或灭火器扑救;若涉及化学品泄漏,需关闭阀门并通风。
- 熟悉逃生通道及消防器材位置,定期进行应急演练。
化学品事故
- 皮肤接触化学品立即冲洗,眼睛喷溅用洗眼器;误食毒物后立即洗手并就医。
四、环保与废弃物处理
减少污染
- 选择低毒、可回收试剂,实验后及时清理仪器并分类处理废弃物。
- 回收有机溶剂废液,禁止直接排放下水道。
资源回收
- 实验残渣尽量回收利用,减少固体废物产生。
总结:
实验室安全需从个人防护、规范操作、应急准备及环保措施四方面入手,确保实验过程可控且符合环保要求。